新材料
高長徑比的二維MXene膜高效分離抗生素溶液
華南理工大學王海輝教授與德國漢諾威大學Jürgen Caro教授,報道了一種高長徑比的二維Ti3C2TxMXene抗生素污水分離膜。
三氟甲基化窄帶隙三維互穿網(wǎng)絡受體材料
南方科技大學何鳳研究團隊成功設計并合成了三氟甲基化的端基IC-CF3-m,并使用重結晶分離策略得到了定位取代的三氟甲基端基IC-CF3-γ,通過與BT-2CHO發(fā)生Knoevenagel縮合反應,得到了兩個窄帶隙小分子:異構體混合物BTIC-CF3-m和結構確定的BTIC-CF3-γ,同時也制備的其氟、氯取代的受體分子:BTIC-F-m和BTIC-Cl-m。
多孔介質材料讓自主水下機器人“游”得更遠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科研團隊提出了一種可提高自主水下機器人續(xù)航力的方法,通過采用多孔介質材料作為耐壓殼體表層,降低航行阻力,可使自主水下機器人在外形和電池容量不變的情況下“游”得更遠。
深圳先進院面向晶圓級封裝的聚酰亞胺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電子材料研究中心聯(lián)合深圳先進電子材料國際創(chuàng)新研究院團隊圍繞再布線工藝的聚酰亞胺材料開展研究,近期取得一系列進展。
化工領域
炔酰胺介導的大環(huán)內(nèi)酯化反應
江西師范大學趙軍鋒教授課題組發(fā)展了炔酰胺介導的大環(huán)內(nèi)酯化反應,合成了一系列大環(huán)內(nèi)酯類化合物,并將其成功地用于大環(huán)內(nèi)酯肽類天然產(chǎn)物全合成中.
藻類提取物可控合成近紅外區(qū)增強型光熱性能的碳化釩納米片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的董海峰教授團隊和深圳大學張學記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綠色的制備方法,利用藻類提取物通過插層法制備出了高產(chǎn)率的二維碳化釩納米片。
可見光誘導Hantzsch ester催化鹵代芳烴與芳基亞磺酸鹽的偶聯(lián)反應
最近,蘇州大學李紅喜教授課題組首次以2,6-二甲基-3,5-二乙酯-1,4-二氫吡啶(HEH)為光催化劑,在可見光(太陽光)下,催化芳基亞磺酸鹽和鹵代芳烴的偶聯(lián)反應,高產(chǎn)率地得到砜類化合物。
低共熔溶劑中高熵金屬磷化物的制備及其在電催化水分解中的應用
中國人民大學牟天成課題組利用五種水合金屬鹽、四丁基氯化膦和乙二醇在一定比例下混合形成了低共熔溶劑,利用熱解法制備了高熵金屬磷化物(HEMP),制備過程簡單,且避免了磷化氫的排放。
生物醫(yī)藥
吳蓓麗/趙強/孫飛等解析胰高血糖素受體結構揭示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
近日,吳蓓麗研究組、趙強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研究組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Denise Wootten研究組合作在Science上發(fā)表文章,首次測定一種GPCR與不同類型G蛋白結合的復合物結構,闡明了受體與不同G蛋白的精細結合模式,并揭示了GPCR對G蛋白的選擇性機制,為深入認識GPCR的細胞信號轉導機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朊蛋白介導激活型染色質的遺傳
近日,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的Daniel F. Jarosz教授在Cell發(fā)表題為A Prion Epigenetic Switch Establishes an Active Chromatin State的研究,為我們詳細的闡述逆境狀態(tài)下,酵母朊蛋白[ESI+]通過調控激活型染色質遺傳,為酵母提供生長優(yōu)勢的機制。
組蛋白H2B單泛素化修飾與相分離
2020年3月11日,來自奧地利Med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 的Alwin Khler課題組在Nature雜志發(fā)表了題為Phase separation directs ubiquitination of gene-body nucleosomes的文章,從相分離的角度闡述了H2Bub修飾發(fā)生的分子機制。
楊立峰等揭示呼吸受限時NADH的來源
2020年3月17日,來自普林斯頓大學Joshua D. Rabinowitz組的研究人員在Cell Metabolism雜志上發(fā)表文章,發(fā)現(xiàn)了絲氨酸/葉酸代謝在細胞呼吸受限制的情況下提供了主要的NADH。
光電芯片
鉑鈷納米骨架高效催化燃料電池
近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楊培東院士課題組通過結合中空的納米骨架結構以及具有優(yōu)異催化性能的鉑?鈷組分制備出了鉑?鈷納米骨架,所得材料在氧氣還原反應和甲醇氧化反應中均表現(xiàn)出高效的催化性能。
上海光機所提出宇宙學新模型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提出了一種新的宇宙學模型,該模型把驅動宇宙現(xiàn)今加速膨脹的物理機制和宇宙早期暴脹的物理機制統(tǒng)一描述為同一個標量場,并用空間曲率為正的封閉空間解釋了普朗克衛(wèi)星2018報道的天文觀測結果。
新型蛇形機器人能更好地穿越較大障礙物!或將用于搜索和救援
通過研究生物蛇的運動方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工程師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可以靈活,穩(wěn)定地爬大臺階的蛇形機器人,該機器人比以前的設計能夠更好地穿越較大的障礙物。
中國科大在空間面板數(shù)據(jù)模型的估計和選擇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在時空面板數(shù)據(jù)模型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突破經(jīng)典的廣義極大似然估計和廣義矩估計理論框架,提出了基于空間權重矩陣特征分解的估計和模型選擇方法。